一、什么是猴痘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。这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,意味着它可以从动物向人类传播,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。2023年9月20日起,我国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。
二、猴痘如何传播
直接接触传播:与感染者的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他体液;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等。
间接接触传播: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如衣物、床单、毛巾、餐具等。
飞沫传播:虽然不常见,但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也可能导致感染。
母婴传播:病毒可以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,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给新生儿。

三、猴痘的潜伏期和症状
猴痘的潜伏期5至21天,多为6至13天。
发热早期出现寒战、发热,体温多在38.5℃,可伴有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。多数患者出现颈部,腋窝,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
发病后1到3天出现皮疹。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,逐渐蔓延四肢及其他部位。
皮疹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。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0.5-1厘米,质地较硬,可伴有明显瘙痒和疼痛。
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-4周。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,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、脓毒症等。

四、如果接触过猴痘病例,应该怎么办
主动申报: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接触史,并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导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。
自我监测: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如有发热、皮疹等症状出现,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。
避免传播:在观察或治疗期间,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,以防止病毒传播。
五、如何预防猴痘
避免高危行为:特别是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,因为目前猴痘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传播较为常见。
旅行注意:出境旅游时,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猴痘疫情信息,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接触。个人防护:如家人或朋友确诊猴痘,要注意个人防护,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,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。
消毒:按照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,重点消毒患者的衣物、毛巾、床单、餐具等个人用品,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及其他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。接触患者或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时,应加强个人手卫生。
健康监测: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或接触史,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出现皮疹、疱疹、发热等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行为史。
接种疫苗:目前有针对猴痘的疫苗,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。这些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猴痘感染,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普及接种。对于高风险人群,接种猴痘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