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结核病

定义: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。
传染源:排菌的肺结核患者。
传播途径:主要经呼吸道传播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。
主要临床症状:低热(午后为著)、盗汗、乏力、纳差、消瘦、女性月经失调等;呼吸道症状有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痛、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。
二、水痘

定义:水痘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传染源:水痘患者。
传播途径: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。
易感人群:多见于儿童。
主要临床症状: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。
三、流行性腮腺炎

定义: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。
传染源:流行性腮腺炎患者。
传播途径: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。
易感人群:青少年和儿童。
主要临床症状:初期可有发热、头痛、无力、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,发病1-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,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,通常可见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。
四、流行性感冒

定义: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疾病。
传染源:流感患者。
传播途径: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,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主要临床症状:发热、头痛、肌痛、乏力、鼻炎、咽痛和咳嗽症状,亦可出现肠胃不适。
五、麻疹

定义: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。
传染源:麻疹患者。
传播途径: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。
易感人群:未接种麻疹疫苗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尤其是0-4岁的儿童。
主要临床症状:初期表现为重度感冒样症状、高热和麻疹黏膜斑,数天后出现棕红色斑丘疹。
六、风疹

定义: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。
传染源:风疹患者。
传播途径:飞沫经呼吸道传播。
易感人群:一般多见于5~9岁的儿童,流行期中青年、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。
主要临床症状:临床上以前驱期短、低热、皮疹和耳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。
七、手足口病

定义: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
传染源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。
易感人群: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主要临床症状: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、疱疹。
八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
定义: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。
传染源: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患者、隐形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。
传播途径:肠道传播,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空气等传播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其中5岁以下婴幼儿和50岁以上老年人是诺如病毒的易感人群。
主要临床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为主,也可出现头痛、寒颤或肌肉酸痛,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症状。
常见传染病的防控
1、控制传染源
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报告、早治疗、早隔离,防止传染病蔓延。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,也要及时地处理。
2、切断传播途径
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,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。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,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,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。
3、保护易感人群
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人群,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,并且进行疫苗接种,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。
一般预防

1.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,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。
2.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,避免飞沫污染他人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,以免传染他人。
3.每天开窗通风数次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4.尽量不到人多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场所,不得已必须去时,必须佩戴好口罩。
5.不喝生水,不吃变质的食物,食物要彻底煮熟、煮透。
6.搞好卫生,消灭苍蝇、蟑螂、老鼠等。
7.出现症状时,应及时就近就医。
8.接种相应的疫苗,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