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腮腺炎

作者:   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11-29 10:28浏览次数:



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,简称腮腺炎,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,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为特征性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流行病学特征

传染源:流腮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。

传播途径:主要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,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服、玩具或公共用具传播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,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,其中5~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。幼儿园、小学和中学是腮腺炎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。

高发季节:四季均可发病,以冬、春季高发。

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

潜伏期一般为8-30天,平均约为1 8 天。

前期多有发热、头痛、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,1~2天后出现腮腺肿胀。

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垂根部肿大,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、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;伴有明显的压痛,在咀嚼或进食食物时疼痛加重。

严重时可并发脑膜脑炎、睾丸炎、卵巢炎、胰腺炎等。

大多数患者有间断性的发热症状,体温在38℃左右,也可达40℃。

流行性腮腺炎预后一般良好,如果没有并发症,一周左右可以自愈。

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?

1、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。

目前国内使用的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有腮腺炎减毒活疫苗、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和麻腮减毒活疫苗等。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,儿童可在8月龄、18月龄分别接种一剂次免疫规划麻风腮联合减毒活疫苗获得免疫保护。

2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定期开窗、保持空气流通,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。

3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
注意手卫生,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;

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和被褥;

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、擤鼻涕)应立即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

4、流行高峰期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;若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(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)要密切观察。

5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如合理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;科学饮食,加强锻炼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
6、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、并减少接触他人,尽量居家休息。


上一条: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 下一条:流行性感冒

【编辑:zy    审核: 】

关闭